时光如同细沙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指尖流逝,转眼一望,我们与“爱心衣橱”的相遇就是流进心田里的一股暖流。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也深信和“爱心衣橱”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的安排。此时你的窗外,也许下着雨,也许飘着雪,但在这漫漫长夜,让我给大家娓娓道来我们与“爱心衣橱”的纸短情长。
2018年3月2日经过爱心衣橱广西站南丹县的老志愿者林伟胜和“阳光雨露”团队的介绍与实地考察,“爱心衣橱”广西站决定2018年为南丹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爱心衣橱”提供的冲锋衣。经过严谨的申请流程,半年以后,南丹县老志愿者林大哥和阳光雨露团队申请的24所小学,最终都通过了北京总部的审核。
南丹县24所受益的学校,分布在城关镇、罗富镇、芒场镇、中堡苗族乡4个乡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心暖新衣发放时4个乡镇中4所具有特点的小学吧!
01罗富拥里小学
罗富镇6所村校,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很少,其中有一所最少的仅有2个孩子。
罗富拥里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两名学生,一名老师。老师告诉志愿者们:“这里只有一二年级,他是拥里小学唯一的一名老师,拥里小学就是他的母校,他已经在这里教学20年了。”老师说,“不管有多少个孩子,哪怕就剩一个孩子,他都要坚持下去,这些孩子都是大山里的希望。”
02城关小坡小学
南丹县有很多小孩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下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除了家庭较为困难,他们还缺少父爱母爱。看到志愿者的到来,孩子们从陌生到欢喜,从漠然到开心,一个个都展露出雀跃的神情。拿着志愿者送来的新衣,孩子们都很有礼貌,微笑地说:谢谢叔叔阿姨!每次将新衣送到需要的孩子们手中,志愿者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看着孩子们亲手绘制的一幅幅画,小小爱心如涓涓细流瞬间汇集成浩瀚无边爱的海洋。
03芒场拉也小学
拉也小学是一所以少数民族——白裤瑶族为主的村校,大部分瑶族学生的家庭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异地安置的贫困搬迁户。
在进入拉也小学的路途中,志愿者们了解到白裤瑶的民族文化,也让志愿者们更多的了解到孩子们的处境,今后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崎岖山路,我们到达了学校。
(这位瑶族老师在这里教书已经22年了,志愿者纷纷为他的精神点赞。)
(发放完衣服,孩子们围着志愿者,向他们表示感谢。)
(姐弟俩都拿到了新衣服,懂事的姐姐特意跑过来帮弟弟穿上新衣服。)
04中堡中心小学
中堡苗族乡是南丹县最远的一个乡镇,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花苗的聚集地。 地处偏远的大石山区,距离县城115公里 ,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志愿者们历时4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南宁到达南丹县城,然后一大早又从县城出发,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到达学校——中堡中心小学。
(静静地等着发新衣的孩子们)
(孩子的手怎么了?是脏了吗?还是墨水?)
老师说到:“他是个非常懂事勤快的小孩,他的双手就是在家里帮家人做蓝靛染膏留下来的痕迹。”
(签字,领新衣服)
(互相帮助穿新衣)
(孩子用轻轻的一个吻表达自己对志愿者的感谢)
“爱心衣橱”今年不仅给南丹县的学生们送来了心暖新衣,还给受益学校的每个老师也送来了一件“伊顿纪德”捐赠的保暖冲锋衣,孩子们开心,老师们心里也是暖暖的。
(志愿者给老师们鞠躬,感谢你们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全校师生穿上新衣都非常感动,深深感谢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南丹县老志愿者林大哥和“阳光雨露”团队!看到这个画面,志愿者的眼眶都湿润了。因为“爱心衣橱”申请的流程以及新衣发放的组织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志愿者们本人清楚。看着新衣最终穿在了老师和孩子身上,志愿者们前期的所有辛苦都很值得。
就像这位摄像大哥,不知道他何时就进入了我们的镜头,让我们向您道声“辛苦啦”!每一个志愿者都有各自的分工,志愿者在播撒爱心时并没有想过得到回报,但当给别人送去温暖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丝温情,我们因孩子们而感动,这就是爱的互动。
(谢谢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啦!)
纸短情长,故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