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姑娘与藏区孩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16



提起藏区或许你会想起她的圣洁美丽

或许你会想起藏民们的真诚质朴

会感叹那里纯净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

……


但当我们放下旅人的视角,

你会发现那些令我们羡慕与赞叹的风景背后

是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生存条件。



  小橱子最近结识了一位刚从藏区支教一年回来的姑娘。今天就让小橱子给大家讲一讲我们的故事。



真实的高原生活


  这个姑娘叫李佳,支教前她在帝都北京活得顺风顺水,名校毕业、国外游学、高薪就职,是小伙伴心目中的人生赢家。



  可能每个姑娘心中都有一些任性也有一些疯狂,只是她的“疯狂”践行的更彻底一些。为了心中的理想她毅然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转身来到高原呼吸更稀薄的空气。


李佳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到了高原的她喝浑浊的自己打来的水,吃高原上煮不熟的半生饭,捡烧火取暖的牛粪……


捡牛粪、打水


  简单煮个青菜就可以将房间煮得烟雾缭绕,手脚皲裂到上课都只能垫着脚……但是即使这样她依旧保持着积极阳光的状态。


李佳老师在高原上仍不忘练习瑜伽


  李佳老师知道她的状态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生活中的苦痛,远比不上学生们给她带来的感动……



每个孩子都是无穷宝藏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管辖下海拔近4000米的门堂乡是她支教的地方,那里几乎终年积雪,年均气温0℃;受自然条件所限,那里的人民只能以最原始的畜牧业为生。以生存为目的的生活,自然没有教育可言。


  受过教育的多杰旦校长深刻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牧民们从根本上摆脱贫穷与落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不断奔走筹资建立“门堂乡年保玉则希望小学”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多杰旦民办职业学校”。



  刚开始,有的学生刚入校没几天就会被家长喊回去干活。有的家长甚至花钱雇别人家的孩子来上学,把自己的孩子替换回去放牛。但是随着多杰旦校长和老师们的努力,来学习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门堂是国家级特困地区,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学校一直实行寄宿制,免学费、免食宿。那里的孩子们大多数是孤儿或是来自于贫困家庭,但是他们却都十分热爱学习,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职业学校里面学生们学习汉语、藏文、英语、数学、音乐舞蹈、缝纫设计、唐卡绘画、藏医药等多种技能。看着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习得一技之长,有时会不禁感叹孩子们身上蕴藏力量确实远超于我们的想象。



  在门堂的一年里李佳老师认真上课、家访,陪孩子们画画、种树,给孩子们讲外面世界的样子……她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在高原的她生了很久的病,但她一直努力坚持了下来。


李佳老师在食堂做饭、陪孩子们种树、给家访的孩子家庭打水、打点滴


  “在门堂的一年虽然艰苦,但是确是人生不可多得的难忘的经历。”李佳老师这样说。她忘不了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也忘不了老师们对教育的奉献与坚持。回到北京,她仍是“门堂人”。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热爱学习


李佳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情十分深厚


李佳老师和孩子一起画画


李佳老师画的唐卡



橱子不经意间的温暖“重逢”



  橱子们看着李佳老师带回的孩子照片十分感动,而在照片中橱子竟也发现了爱心衣橱的身影。有个孩子穿着爱心衣橱四五年前成立初期发放的紫色冲锋衣坐在教室中,衣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破损还像新的一般。



  虽然橱子还没有到门堂发过新衣,但是因着当地免学费和食宿的学校政策,吸引了许多周边各地的贫困学生。想来是由于爱心衣橱过硬的冲锋衣质量,孩子长大衣服小了就送给下一个孩子,这样几经转手,最后有了这样温暖地“重逢”。




一起送温暖



  为了远山孩子们的温暖,橱子们一直都在努力。这一次我们也协助李佳老师为门堂的孩子们联系了一批新的衣物和鞋子。


分拣出的衣物和鞋子


  3月11日小橱子与李佳老师及她的学妹们一起来到地球站,为门堂的孩子们分拣挑选适合孩子们穿着的厚衣物和秋冬鞋子。

辛苦又愉快的周末


  我们共为门堂的孩子们整理了六百多件衣物和两百多双鞋子。这些带着我们对孩子祝福的衣物已经踏上了奔向门堂的列车,我们希望孩子们收到后可以感到开心与温暖。


  在遥远的大山那边,有许多正式老师、代课老师、支教老师像李佳老师一样为了孩子们获得知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有很多远山的孩子和门堂的孩子们一样,热爱学习、渴望温暖……


 

  为了更多远山孩子的笑脸,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们送去更多温暖新衣。有爱,便不畏严寒!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