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礼物
文/刘川
小兴铧是雅邑小学三年级学生,一个哈尼族的小男孩,父母于五年前因车祸死亡,现在由爷爷奶奶抚养,奶奶长期生病,没有办法劳作,家庭的重担都由爷爷一个人承担。家里仅有的6亩地,用于种植麦子和玉米,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4500左右。
小男孩长得黑黑瘦瘦的,在我们走访期间一直都不太说话,只是偶尔面对镜头的时候会笑一笑,眼睛里流露出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该有的成熟和坚毅看着让人心疼。
到孩子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温度上升到30度左右,可是小男孩一直坚持穿着我们送给他的衣服,我轻声问他热不热,男孩只是简短的回答我“热”,我说热就把衣服脱了拿着吧,男孩低着头没有说话,小手紧紧的抓着自己的衣服。
同行的乔老师听到我们的对话,把孩子的衣服脱下来系在了孩子的腰间,不一会儿小男孩又悄悄的把衣服穿回到身上,也许这件衣服让他感觉到了很久没有感受到的温暖,是他最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孩子家是云南大部分农村非常常见的外面砖混,内部木质结构的房子,屋里黑黑的看不清东西,家具都很老旧,兴铧在家里最好的朋友就是那只叫黄黄的大狗、狗狗很温驯,总是懒懒的躺在小主人身边,见到我们也不叫。
兴铧学习很好,我们希望可以找到爱心人士资助他的学业,也能给予这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更多亲人的关爱!
(刘川执笔,乔颖修改,摄影王德江、乔颖)
点亮了灯光的地方是我的卧房
文/王德江
离开“成熟”的小伙子兴铧家,我们朝美丽的哈尼族女孩儿金莹家走去,金莹2008年出生,是雅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性格腼腆,静默无语。家访时,就只有我们两个人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真的有一种绝望的感觉,每次我无助的问她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她家时,她总是低声细语地说:“在前面…在前面…”
我挥汗如雨的坚持中,只能陪着笑脸求饶了!等等我…求求你啦!说笑中我俩互相成了朋友,这时候的小金莹才把天真本色流露出来,一会儿爬上大树玩耍,一会儿远远的把我扔掉,终于到了家的一刻,我想起我的小儿子竟然还要比她大半岁!!!(我能舍得让他吃这个苦吗?)
小金莹家里共有5人,金莹的外婆已经66岁,长期的艰苦劳作使外婆已无法再为家庭的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父母的身体欠佳也无法负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有一个学龄前的弟弟需要抚养,家里6亩田地种植出的水稻、麦子和玉米还不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整个家庭每年的收入只有3000元,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金莹可爱顽皮的弟弟吃到了我的棒棒糖就被我收买了,家里也有一条听话的大黄狗,还悄悄地告诉我点亮了灯光的地方是她的卧房…
墨江的学生家庭走访再次印证了乡村学校及儿童的几大问题:
1、即使是哈尼族这种以前很少外出打工的民族,在这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陆续出外务工了;
2、因为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村小大批减少,孩子们都到中心校上学,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回家;
3、孩子们很小就开始住校,心灵和生理关爱都非常缺乏,很多孩子出现自闭、打架、迷恋网游、被性侵、甚至自杀等问题;
4、住校的孩子下午放学没有课外活动,到晚上9点睡觉前除了晚自习没有其他活动,课外生活极度缺乏;
5、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女老师、年轻教师较少,男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教师较多,对于孩子们的生活照料、生理和心理问题无法顾及周到……
问题很多,改变需要漫长的过程,也需要更多人和机构去努力的,不要哀叹不要愤怨,唯有行动才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王德江执笔,乔颖修改,摄影王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