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雅邑镇大沙坝小学
我们此次到云南墨江送新衣,也是为了走访这里的学校,更多的了解当地学生的家庭。我们走访的第一所学校~大沙坝小学学生总数66人,其中百分之六十为留守儿童,学校的学生多为哈尼族,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山下移民到山上的,因为他们的村子所在地附近修建水电站,村庄需要整体搬迁。
学校一共有6名老师,全部是男老师,年龄都在40岁以上,学校的老校长已经59岁,校长告诉我们,学校年轻教师的流失很严重,没有女老师愿意来这里,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学生下课的时候,有一对古灵精怪活泼好动的双胞胎小男孩一直缠着我给他们照相,后来发现这所学校有三对双胞胎,其中还有一对龙凤胎,难怪墨江县被誉为双胞之家。
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衣服大多比较脏,有些有破洞,有的衣服已经很小,肚脐都露出来了,其中一个小男孩的衣服破了一个大洞,却依然穿着。老师说学生的家庭因为耕种面积少,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家长很少给孩子们买新衣服。
墨江的小学大多数均为寄宿制学校,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在学校住宿,大多数孩子的被褥比较旧,基本都是两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睡。宿舍严重不足,上下床破旧不安全,被褥破旧及卫生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大难题。希望能有爱心企业和我们一同想办法逐步去解决这些问题。
走访
小雨桐是大沙坝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家里一共七口人,小雨桐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和一个两岁的妹妹,三个孩子均由爷爷奶奶抚养,母亲在墨江县打工,三、五个月才来看一次小雨桐和她的弟弟妹妹。父亲因劳教常年不归,但是我们在走访的时候学校老师和雨桐的爷爷都没有提及此事,也许是怕小雨桐伤心,只是说她父亲长年在外打工。
因为要负担三个孙子孙女的生活费用,还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小雨桐的爷爷非常辛苦,瘦小的老人肩上承载的担子太重了。这也是现在中西部很多农村家庭的写照,作为家庭中坚力量的青壮年人都外出进城打工去了,村子里只有两代老人和孩子留守。小雨桐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学习也非常努力刻苦,临走的时候小雨桐跟我说会好好学习,好好照顾爷爷奶奶。
走进大沙坝小学三年级学生剑红的家里,首先看到的是剑红的奶奶,一个又瘦又小、腿脚不便的老奶奶拄着一根棍子在院子里收拾柴火,看到我们这些陌生面孔有些不知所措,一只手一直不自然的搓着自己的衣服。小剑红家里只有一间土坯房,走进去黑漆漆的一片,一张旧沙发,三把椅子和一台老式旧电视构成了这个家的全部。
剑红的妈妈是缅甸人,父母常年在外面打零工,收入微薄,老师说这里大部分家庭会种植橡胶树,以前有几年橡胶的收购价格比较好,可以卖到20元钱一斤,家里收入还可以,但这几年橡胶价格很低,很对孩子的父母只能又外出打工去了。已经上三年级的剑红个子却还没有城里一年级的孩子高,一样的沉默寡言,一样的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剑红的学习成绩很好,读书刻苦,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刘川执笔,乔颖修改,摄影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