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再寒冷
发布时间:2016-03-22

天籁凝寂。

纵使,

悲伤、踌躇,

撕裂,

昨日的夕阳,

风絮,

无厌抚拭,

印记。


行走,行走。

含蕴朝露;

硕花绽放。

拂晓轻光,

注满,

无羁的心觞,

怒放。


新衣,暖心

  驻足,山脚。左侧,怪石乱生的断崖;右侧,万仞耸天的高山;迎面,已无道路。

  或许,对于河北省阜平县黄草窟窿村光明小学学生田龙家的家访,更像是一次有惊无险的历练:原始的山落,路在何方。据当地老乡介绍,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太行山一带进行全面扫荡时,没有发现这里有人家居住——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的环境,根本不可能有人居住。

  时过,然而,境未迁:要抵达田龙的家,如今依旧要徒手攀岩。


要抵达田龙的家,如今依旧要徒手攀岩


  雨后的青山,是洗涤过的良心,无暇、清透。

  历经近50分钟的攀爬,我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衣橱基金(以下简称“爱心衣橱”)的工作人员,抵达田龙的家。

  家徒四壁。一盏十瓦左右的白炽灯泡,光秃秃地悬挂在半空,微弱的灯光,勾勒着“家”的模样。冷冰冰的灶台上,一口没有盛放任何食物的锅,瞪大了眼睛,凝视着前来的我们。卧室里,掉了灰的墙,记录着岁月走过的时光。一颗钉,吃力地承载着田龙的书包,与周遭的黯然、狼藉相比,庄重而又夺目——或许,在这里,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


田龙正在认真地填写着爱心衣橱家访调查表


  五年级的田龙,面对一行的我们,略显羞涩。他站在院内,一语不发地看着我们的到来。时已近冬,田龙穿着由爱心衣橱捐赠的蓝色冲锋衣,看起来暖和、厚实。

  “您家有几个孩子?”

  “三个娃。”

  “都在读书吗?”

  “现在只有三儿(即田龙)在念书。老大十八了,小学毕业后就不念了;老二过继给他叔伯了。”

  “平时靠啥维持生计?”

  “种点儿玉米、土豆什么的,到季节卖了,换些钱。”

  ……


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田龙的家


  每到一处,爱心衣橱的工作人员都会这样细致耐心地询问,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确保有限的捐赠物资让最需要的人受益。

  田龙好奇地看着我们,不说话。我走上前去,打破了他的沉默。通过交谈得知,在校住宿的田龙,只有每周五放学,才会回家,因为居住在这座大山里的他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

  “读书这么艰辛,那么你喜欢读书吗?”

  “还好吧,但我学习不是特别好。”

  “告诉姐姐,你为啥喜欢读书呢?”

  “俺爹说,要是不读书,就会像他那样穷,家里现在只有我在上学了,他要我一定有出息。”

  “有一天你读完书了,长大了,想去干啥?”

  当我问完这个问题后,田龙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告诉我,他现在还没有想好,不知道将来要做啥。


田龙18岁智障的哥哥种的花


  是的。延绵不绝的山,带给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孩子,或许是迷茫的。但,憧憬,会在……

  但愿代际贫困不会在他们这一代身上重复上演,教育与知识,正在使他们睁开眼睛,瞭望着外面的世界。

  家访,仍在继续。


  与昨日的云翳朦雨相比,10月23日的天,晴空万里。

  然而,无论怎样的天高地迥,对于颜晚香而言,日子总是雾霭沉沉。因为,肺癌晚期的丈夫、家有幼女的初长、长女读书的坎坷,都是她难以挣脱的困顿。

  数平米的卧室里,摆放着两张床:大床是颜晚香夫妇休息的地方,紧挨一旁的,便是小女儿刘占彦的小床。或许,对于六七岁女孩来说,布娃娃、抱抱熊、绒绒兔……是陪伴她们入睡的玩伴。然而,在刘占彦的铺上,仅有一床单薄的被子、瘪硬的枕头和一个泛旧的“长江一号”玩偶。

  可是,这是小丫头最爱的小窝吧——一路上,无论我怎样伴她玩儿、与她交谈,始终保持缄默不语的小家伙,见到小床,一下子扑了上去,露出久违的笑容。

  “占彦腼腆得很,不爱讲话,在家里也是这样吗?”

  “在家里好一些,但在学校,老师说她上课总爱发愣,课下不和同学们一起玩。她回家,我教她要与人交流,但总是老样子,我也没办法。”

  “家里的光景,孩子知道吗?您会告诉她吗?”

  “别看她小,可她啥都懂。”颜晚香告诉我,有一天,她看到女儿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地叨念着,“快点儿让爸爸的病好起来吧,让我们家都高兴些吧。”……颜晚香顿了顿,继续同我讲,“女儿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一个公主,”颜晚香苦笑说,在女儿的心里,公主有漂亮的裙子,全家都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她的话,像银针落在心畔,澎湃却又无言。

  沉寂,沉寂。

  “而我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尽我的全力,供孩子读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她的命运。”颜晚香收拾好情绪,最后同我讲。


  离开刘占彦家时,小丫头不声不响地送我们下山,我没有像去时那样一路陪她,而是走在她的后面,看着她的身影,想象着长大后的占彦,是否依旧矜持如初,坚毅如初。

大山里的阳光,耀眼又有力量。金灿灿的和煦,轻抚着小丫头红艳艳的衣裳,夺目鲜明。

  田龙、刘占彦,或许仅仅是爱心衣橱为贫困边远小学学生捐赠新衣的缩影。苗圃希望小学、光明小学……都留有爱心衣橱行走过的痕迹。在这些学校里,没有冗长的捐助仪式,没有客套的官话寒暄——有的,是每一名孩子开心的笑容;有的,是每一位志愿者的欣慰。

  “我每到一处,都会给孩子们讲清楚,这些新衣服是因为他们认真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而奖励给他们的,绝不会告诉孩子们衣服是捐赠的。”爱心衣橱秘书长乔颖对我说,因为,她想要孩子们明白,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贫穷不可怕,但思想上的贫穷才可怕。要他们从小就要有自立自强的意识,而不是以贫苦为由,等、靠、要。因为,命运就在他们自己手中。

  当我问及,为什么一定要捐赠给孩子们新衣服而不是旧衣服时,乔颖说:“孩子们还小,心灵很脆弱、敏感,捐旧衣虽然也可以穿,但是他们会觉得家里穷,比别人低一等;经过多年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几年也难得买一件新衣服,大部分都是穿着哥哥姐姐穿剩的旧衣服,所以,我们希望能送给孩子们一套适合他们的新衣服。”

  时光漫漫,4年间,爱心衣橱总共发放122460套的冲锋衣裤,涉及全国28个省195个地区915所学校。

  当我们离开时,校园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响起,他们的梦想正在蓝蓝的空中,回荡。


爱心,从不闲置  

  据乔颖介绍说,他们在为孩子捐赠新衣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区,对于旧衣服也有很大的需求量,于是便在2013年间,与另一家公益组织“地球站”进行合作,开始了“闲置衣物捐赠”的公益项目。

  在北京的部分社区里,摆放着高近2米的衣物收集箱,这是由“地球站”提供给社区居民进行捐赠衣物的储物箱。居民可以家中闲置的衣物放到收集箱内,满了后会运往闲置衣物的仓库中。”乔颖介绍说。

  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屯佃村“地球站”的闲置衣物总仓库中, 1千多包经过红外线消毒的闲置衣物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

  据了解,衣物收集箱收集上来的物品,经分类、消毒后,品相好的会进行义卖或捐赠,不能继续穿的将回工厂再生利用,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地球站负责人告诉我,义卖对象主要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捐赠的对象为偏远地区的贫困人群。“对于农民工群体,我们主要通过爱心超市进行义卖。”他指着衣服上的售价签说,根据衣服的长短与大小,售价基本在5至8元左右。



  离开了仓库,我来到距仓库不远的“地球站”开办的爱心超市。适时合季的衣物,一排排摆放着。三三两两的顾客,正在这里挑选着衣服。

  杨荣是爱心超市的老顾客,经常到这里为家人挑选衣服。她告诉我,因为这里的款式与价钱都很合适,所以大家都很认可。虽不是新衣,但都经过消毒处理,购买时心理上还是很放心的。况且,这里所售衣物没有破损现象,跟新的差别不大。

  “大家都是出于善意,将不再穿的衣服捐给需要的人,其实也是一种闲置资源的再循环。我们通过购买,选择我们所需的衣物,心里没有不受尊重的感觉,而是很感谢好心人。”与杨荣一同前来购买衣物的宗凤真,对我说。

  对于偏远地区贫困人群的捐赠闲置衣物,是由中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免费承担运输。

   “与爱心衣橱进行闲置衣物捐赠项目的合作,我们是采取一个项目制的管理方式,即爱心衣橱有运输需求,向我们批报过来,我们将线路、时间等设计好,从哪里进行对接,我们统一并网之后就运送过去。捐赠方向基本上是西南与西北为主。”中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在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一般会开着一台6.8米的货车,从仓库进行提货,对包装进行加固后,然后拉到本部进行分拣后,运往派送到县镇级物流站,由当地志愿者进行对接。而在这过程中,对于各个中转站的衔接、调度、跟踪货物等环节都会有专人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包装情况,对松散的包装进行加固、二次包装等,以保证不能让爱心到了目的地以后,由于包装松散而变成废品、垃圾。在途中,如果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上报,同时进行加固包装,防止把货物弄散,将爱心变了味。

   在今后,爱心衣橱基金及中铁物流集团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标准化的长效机制,如对于捐赠物品进行品目分类,有明确的运输数量等,以便能够进行真正的产品化运作,使爱心更规范、更有效率。



  伴着汽笛的长鸣,载有捐赠衣物的货车,缓缓地驶出仓库,带着满满的爱心,奔向远方。


  爱心衣橱基金是我国公益组织的缩影。在我国,有着许多公益组织,正在为消除贫困而努力着。他们用自己默默地行动与暖暖的爱心,践行着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未来的中国梦。

  冬日已至,相信,春天不再遥远。

                             

陈文静 2015年11月15日于京



后记:

  每一位跟随橱子发新衣的志愿者回来后都会为大山深处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为孩子家庭的贫寒,为被大山阻隔而无法企及的文明以及为自己虽然拥有富足安逸的生活但总要无病呻吟而感慨。陈文静是一名记者,2015年10月22日跟随我们去了河北阜平,她用一名普通女孩的善良和悲悯之心及作为记者的敏锐与探究的职业素养,写下了《爱,不再寒冷》这篇文章。3月20日,陈文静又去大兴库房参加了2016春季新衣的分拣,在此期间和我提及她写的这篇文章,于是在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在爱心衣橱官方微信分上下两集进行推送。静静地读,静静地想,心底突然涌起淡淡的忧伤还有对田龙、刘占彦,对更多的田龙和刘占彦深深的祝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