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子去哪儿了】让感动在2016启程,让温暖在八桂大地蔓延!(二)
发布时间:2016-01-06

2016年1月6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

新衣发放

宣明纳老小学


学生人数:在校学生总数共46人,其中学前班14人,一年级19人,二年级13人。

教师人数:老师两名(正式制老师一名和代课老师一名)。两位老师都是住在十公里以外的宣明林场村里,每天都要在这条山路上用摩托车往返来校教学。

教室:因为学校已经成为危房,在重现翻建,现在的孩子们在临时用彩条布搭建的棚子里上课。课桌椅都非常破旧。

开设课程:开设语文、数学、品德、美术课程。  


  在校的孩子们全部是白裤瑶族移民子女,均为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可以从我们拍到孩子们的衣着看到,孩子的的衣服非常破旧、单薄,有的孩子光脚穿着鞋子。



  老师如果说是遇到下雨天或者是冷天孩子们可以不用来上课,原因是山路下雨天孩子们不好行走,衣服和鞋子湿透到了学校没有衣服更换容易生病。



  学校没有食堂,住得比较远的孩子们自己是带饭菜,有的是走路回家吃饭再走回来上课。有35人要1小时的山路回家,5人要2小时的山路回家,其他孩子们就是在半小时的山路回家。我们此次还带来了广州圆鼎公司捐赠的文体用品和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国际校服品牌捐赠的教师羽绒服。



  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开始跳绳,南丹的志愿者林大哥加入了孩子们跳绳的队伍,教孩子们如何跳绳才不会累才可以坚持得更久,跳得更多,孩子们开心的围在一起比赛谁跳得更多,认真的学着林大哥教的方法,跳得一个比一个多。



宣明顶项小学


学生人数:在校的学生人数总共有38人,学前班15人,一年级9人,二年级14人,无内宿生无食堂,孩子们早晚步行半小时至一小时回家。80%为白裤瑶族的孩子,无餐食费用提供,家住得远一点的孩子就自带午餐,住在村子里的孩子步行回家吃午餐后再回到学校上课。

教师人数:在校任职老师三人(含校长),其中两名是代课老师,一名老师是本村的白裤瑶族老师,一名是从另一个乡调来年轻的男老师。

学制:六年制,但只开设了五个年级。

基础设施:教室有四间,有厕所,有一间是老师办公室,老师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只有几张桌子和椅子围在一起作为平时改作业和备课的办公室,老师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只有几张桌子和椅子围在一起作为平时改作业和备课的办公室,桌子堆满了孩子们的新课本和作业,非常简陋。另一间是给代课老师居住。课桌椅是在别的学校更换的时候拿回来继续使用的,非常陈旧。

开设课程:设有学前班到三年级。开设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品徳课程。



  南丹县宣明顶项小学距离南丹县城四个半小时车程,有一半路程都是崎岖泥泞的山路。由于这所小学位于南丹县偏远地带,路途遥远,路况很差,尤其雨天,常常会发生山体滑坡,十分危险。山区里可耕种面积少,只能种一些甘蔗、玉米,也有一些农民靠木材养家,但是路况复杂,运费高昂,导致这里成了无人问津之地,村民生活一直富裕不起来,这些孩子也就被困在了这大山之间。



  这所小学没有供孩子们可阅读的图书册,也没有体育运动用品,有两张水泥砌的乒乓球桌,但也没球拍,平时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就是跳格子,抓石头,捉迷藏。不过,这次橱子给孩子们带来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让孩子们的课间娱乐不再单调。



  一月份的天气早上和晚上会冷,孩子们缺衣少鞋,搭配很复杂,有一个小朋友穿着棉衣,搭配着凉鞋,看得人心疼,这样冬夏搭配的状况在这里很常见,有的孩子衣服都磨出了洞,破的露出了棉花,已经无法缝补;二年级的小姑娘要带着弟弟上学;正是爱美年纪的姑娘却穿着家里长辈淘汰下来的衣服……他们的命运需要被改变,他们的生活需要大家的关爱。


  这些孩子的未来,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助力!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