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
我们在岭山小学翁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年级学生小越家里,小越是这几个走访的孩子中最可爱活泼的一个,校长带着我们和小家伙从学校到家里,他一路都蹦蹦跳跳哼着小曲儿,这么快乐是因为这是小越平生第一次——穿到新衣服。
小越的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带着小越一个孩子,爸爸在外打工,爸爸妈妈关系不好,妈妈已经回到四川老家一年多联系不到了,家里的房子是7~8年前爷爷年轻时家里盖的,从外面看就是砖房,从里面看房屋非常简单,顶棚的木梁都直接裸露。
父亲打工也没给家庭带来更多收入,家庭的经济来源靠爷爷上山采山茶籽榨油,能卖一些作为现金收入,所以小越也一直穿大姨家孩子(小越哥哥)穿小了的衣服,一层套一层的裹起来。
小越家境并不太好,而一套新衣服给他的快乐让我们深受感染。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关怀和帮助。另加一句,这里山多平地少,平地还盖了很多房子,所以村民几乎没有农牧收入,留守家庭的收入微薄比较普遍。
之后我们随翁校长来到了小欣家,小欣家和小越家比较类似,也是爸爸打工,妈妈已经出走离开这个家,单亲又留守,家里只有奶奶照顾小欣,姑姑住的不远,也会过来帮忙。
房子的状态和小越家里一样,比较简陋,是11年前小欣爷爷健在时修建的,如今爷爷已经过世,爸爸也很少回家,家里的收入由奶奶采山茶籽、挖葛根磨粉卖掉换钱。
同行的志愿者告诉我,挖葛根磨粉的过程很辛苦,要在很高的没有路只能爬上去的高山上,把葛根从土下挖出来,打捆从山上背回家,洗净剁段(非常吃力),经过不断洗和沉淀,最后才有葛根粉。小欣奶奶家这一大盆葛粉真的耗费了奶奶很多的精力。
靠这些一点点的收入,奶奶支撑着小欣的成长,小欣还有先天的身体疾病,现在体内还打着钢板,治疗费用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大压力。
从小欣家出来,我们来到了小月家,小月的爸爸妈妈也是在外打工,然而收入也不高,并没有给家里带来经济上的缓解,有人问那还出去干吗?前面介绍了,这里山多平底少,家里也没什么太多经济收入的方式。
爷爷得过脑血栓,现在是高血压,身体不适,不能劳动,家里的收入靠奶奶在附近打零工帮人干活。小月家里在几里外的山坡上,很不方便,现在住的房子是租的别人家。小月家在山上有一块地,现在山上树多了,野猪也多起来,留守的老人、孩子都很少上山,地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和前面的小越、小欣家一样,小月家也只有她一个孩子,也是全家唯一的寄托和希望,而这唯一的寄托只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来支撑。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辰家里。小辰的情况比前面几个孩子更困难一些,因为小辰爸爸已经不幸离世,病痛带去了一家顶梁柱,也带来了60万的巨额医疗费,医疗费都是亲戚垫付,亲戚们都理解家里的困难,但这已经让小辰的爷爷奶奶不堪重负,奶奶说每天最多睡4、5个小时,想想家里人财两空就睡不着,说着就哽咽起来,邻居也劝小辰奶奶想开一些,毕竟还有个孙子,我们也告诉小辰爷爷奶奶,让小辰好好读书,一定会有出路的。刚得知爸爸过世的消息我们赶紧想聊别的,白发送黑发的伤痛太难面对了,而小辰奶奶还是一五一十的讲起了家里的情况。目前,家里的经济来源仅仅靠爷爷在不远处的砚台厂里做工,收入很不稳定,勉强维持家用。临走时,我们都告诉爷爷奶奶一定要让小辰坚持读书,希望幸福能伴随知识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
【感谢】今天经历了两所学校的新衣发放,走访了四个孩子的家庭。这里的基本情况大家看过我前面发的也会有大概了解了。简而言之就是留守家庭比例较高。这两个镇也基本代表了周边其他乡镇的情况,外出打工的比较多,而且母亲联系不到离家出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老人带着孩子留守农村,家境稍好的都会到县城读书,留下来的孩子家里基本收入都比较低,也有打工收入较好的家庭但数量不多。本次同行的志愿者团队也在长期关注这里,希望更多的资源可以帮助到孩子们。十分感谢今天同行的益路阳光团队、玉山县志愿者协会,全程义务运输,细心的组织发放并收集反馈资料,联络走访,以及县电视台和团县委、中心校的老师们关切参与。玉山县这个“博士县”和大家的努力密不可分,希望更多朋友关注到这里,和这里的爱心团队一起,帮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点亮大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