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已经是橱子们到宁夏的第二天了。上午,我们走访的第一所学校是海原县贾塘乡堡台小学。堡台小学地处距贾塘乡15公里的山区,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学生总数162人,绝大部分是回族,50%都是留守儿童。学校有8名老师,其中4名代课老师,田校长介绍,代课老师都是本地的高中毕业生,因为没考上大学又不愿外出打工,就留了下来教学生。
堡台小学的操场很奇怪,一半水泥地一半砖地,问了校长后才知道,学校当初操场硬化时刚刚做了一半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另一半就只能用砖地来代替。校长说:“这比以前的土操场好多了!”
来到老师办公室,一股刺鼻的油漆味迎面扑来,原来,这所小学刚刚装上了暖气,校长很高兴的说:“这个冬天,孩子不用再挨冻啦!”。这里的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25度左右!风又很大,孩子们衣衫单薄,每到冬天都很难捱。
从堡台小学出来,我们走访了在堡台小学三年级小兰的家。很不巧,小兰的妈妈不在家,小兰没有家门钥匙,我们没能进屋,我们就在外面向小兰了解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原来的老房子已经是危房,小兰家的新房子是政府援建的。
小兰家一共八口人,爸爸、妈妈和五个兄弟姐妹。小兰在家排行老五,三个姐姐两个已经出嫁,另一个姐姐上六年级,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到银川打工,小兰并不知道哥哥在外面做什么,还有一个小妹妹在堡台小学上一年级。小兰的爸爸在银川的工地上做门卫,因为身患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做过重的体力活。妈妈在家种地并照顾几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今天贾塘的风很大,小兰衣衫单薄,在冷风中搓着冻红的小手。
离开小兰家,我们来到了堡台小学四年级学生田小龙家。小龙家正在盖新房,也是政府危房改造援建的,旧房子就在新房旁边。
小龙的父亲患胃癌已经去世几年了,家里只有妈妈带着三个孩子一起生活。小龙的哥哥17岁、姐姐15岁,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妈妈每年都会带着哥哥姐姐到青海打工,去摘两个月的枸杞以贴补家用。这次盖新房有一部分政府拨款,自己要出一部分,这部分钱基本要靠亲戚朋友借钱才能凑够,我隐约感到小龙妈妈盖新房也是为了给老大娶媳妇做准备。
我们看到小龙的哥哥姐姐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外出打工非常可惜,问小龙妈妈“如果有机会,愿不愿意让孩子们再去上个技术学校?学门技术,然后去找一份固定工作。”妈妈和哥哥都犹豫了,许久也没有回答。校长后来悄悄告诉我们,这里的家长因为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问题,不愿意让孩子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打工,一般都是在本地或者是去回族人聚居较多的甘肃、新疆、青海等地打工。
离开了小龙的家,橱子一行人又向前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