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开 我们相约】广西南丹贫困学校走访纪实
发布时间:2015-04-15

   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娉娉婷婷、清清浅浅、翩跹而至,让你尽展笑颜。伴随着春的脚步,我们可爱的广西志愿者开始了广西南丹县贫困小学的走访工作。



大厂镇龙藏小学  4月10日早上,爱心衣橱广西站志愿者小余来到了南丹县大厂镇龙藏小学,开始了走访工作。大厂镇龙藏小学距离南丹县城47公里,其中有20公里为灰沙路,比较颠簸。在校学生人数48人,学生来源主要是龙藏村和临近的拉脑屯,其中寄宿生7人(学校为内宿生安排午餐和晚餐,没有早餐)。目前,学校开设了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大厂镇原是作为南丹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区,随着开发利用资源的使用,近六年来已经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增长的势头,大多数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以致留守儿童增加。





  学校目前在职教师共7人,其中女教师2人,都居住在龙藏村和拉脑屯。7位教师在校任职时间最短的有15年,最长的时间已有31年。每位在职教师从2012年开始每月可以领到340元的偏远地区补贴。





  去年12月份学校教师住宿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政府部门为学校盖了两层的混砖房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住宿楼,新建的学生宿舍设施虽然简单,但是环境干净整齐。学校的操场是二十年前一位在该村租用土地的商人捐建的。图书册是教育局下发的,因为没有图书室,老师们将图书放在了教学楼上下楼梯的旁边,学生们可以随时阅读。





  孩子们唯一的娱乐设施是爱心人士捐赠一张乒乓球桌,下课后学生们都非常自觉的排队轮流打球,让人感觉到学生们很懂礼貌、守秩序。在操场上和孩子们玩了一会儿,随着上课铃声响起,结束了这所学校的走访。




芒场乡拉腊小学  4月13日星期一,志愿者们又来到了广西南丹县芒场乡拉腊小学,这里距离县城50公里,水泥路直接到达学校。在读学生共69人,六年制义务教育,目前没有开设4年级课程,因为没有招收到学生。芒场乡拉腊小学8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其家长都是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工厂打工。在这里,如果遇到学生生病了,基本上都是由老师们直接送到乡镇的卫生所看病,因为送回家中有可能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拉腊小学有寄宿生47人,其中有22人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住宿生伙食补贴标准,每月每人100元,由学校统一提供早餐、中餐、晚餐,另外25人需在开学前自行把伙食费交到学校处,其他学生不属于贫困资助的就需要行走20分钟左右回家吃饭后再到学校上课,今天学生的中午饭菜吃的是白菜炒猪肉。




  学校的教学楼是1988建成,去年12月份当地教育局为学校的教室更换新的教室门,但是窗口没有更换,还是原来旧的木框玻璃窗,课桌椅用的是从中心校换下来的旧桌椅。校园内没厕所,学生和寄宿生的洗澡都是使用学校大门外的村里厕所。





  拉腊小学在职老师7人,其中2人为代课老师,设有语文、数学、音乐、画画、体育、综合课程。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为700元左右,因为土地贫瘠只能种植玉米,基本上没有高产农作。还有的农民种植沙木,这种木材需要3年的前期种植投入,再经过十年以上的种植期,一般来说要十五年后才能砍下卖出去,所以农民们在3年的种植前期结束后就外出打工,这种沙木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六寨镇才怀小学  告别了拉腊小学,志愿者们又来到了南丹县六寨镇才怀小学,这里距离县城67公里,水泥路在2015年的春节前开通了,可直达学校门口。才怀小学在校学生64人,老师9人(其中有两位老师在另外两个教学点),教室6间,六年制义务教育,开设有语文、数学、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美术课程。无寄宿生,无学生餐提供,学生早晚自行回家,距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家只需要走路20分钟。




  才怀小学大多数是壮族学生,学生来源为才怀村以及周边临近村屯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由亲人代管。据了解有些村民在外打工挣钱了就把孩子们接出去上学,所以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都比较差,而且父母长年不在身边陪伴。



  学校的课桌椅是中心校更换时候送来的,饮用水源是自备水源,由山上蓄水引下来加热饮用,比较卫生。有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和乒乓球桌。当地农民种植面积少产量低,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部分的村民如果在山上有地的话就种植沙树。



  志愿者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太阳很晒,这里的学生有的穿着有短袖加拖鞋,有的穿着棉衣加水鞋,各种各样,而且衣服和鞋子都比较破旧了。这里天气早上和晚上比较冷,中午后就出太阳,一天里温差比较大。在距离学校对面的山上还有另外两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还有两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老师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陪伴学生们一起学习和生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