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讯(记者张鹏伟文/图)继与“爱心衣橱”共同将383件暖冬套装送达天水秦安4所学校后,12月27日、28日,第十六批278件“暖冬行动”物资送达秦安县董湾小学、吕山小学、彭家小学、薛庄小学、陈湾小学5所学校,另外的291件暖冬套装已从北京运至天水,将于近日分发给怀安小学、包文小学、谢崖小学、阳湾小学。
行动
278件新年礼物温暖山区娃
2012年12月17日,2012“暖冬行动”与合作机构天水师范学院走进天水秦安县,为彭家小学等学校送去爱心物资,只不过除了文具等崭新物资外,一半棉衣只是八成新。时隔两年,“暖冬行动”再次走进这些学校,将爱心进行到底。继将383件棉衣送递天水秦安4所学校后,12月27日、28日,本报记者与“爱心衣橱”相关负责人共同将278件崭新的冲锋衣和南通彩心社捐赠的包含有帽子、围巾、手套、护手霜的温暖包送到董湾小学、吕山小学、彭家小学、薛庄小学、陈湾小学5所学校。
“两年前,第一次去彭家小学,当时是捐赠旧棉衣。由大山、缺水、贫困等构成的关键词一度让人‘难以消化’。两年后,再次见面,这里的贫困模样一点未变,唯一变化的是学生王晓兰从三年级升入五年级,她的眼神里对于走出贫困的渴望更加强烈。”参加过两届“暖冬行动”的一位天水当地志愿者说。
在吕山小学,让志愿者心疼的一名学生叫黄小伟,今年9岁,就读于三年级,身上穿的一件棉衣脏兮兮的,里面穿得也很单薄,衣服就像“出土文物”一样。
“他爸爸有腰痛的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所有农活全是他妈妈一个人干的。家里没有经济收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谈不上保障了。”班主任王老师说。
董湾小学有54名学生,吕山小学有53学生,彭家小学有42名学生,薛庄小学有67名学生,两天来,除了将278件暖冬套装一一分发完外,“爱心衣橱”已经将另外的291件崭新冲锋衣运送至天水,将于近日具体分发至怀安小学、包文小学、谢崖小学、阳湾小学。
调查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活动中,甘肃好人好报公益联盟旗下的武威壹加壹公益联合会全程参与,负责人李小雪等数十名志愿者分头前往各个学校,具体分发物资,十分辛苦。
连续几年实地走访和资助甘肃贫困学生,“爱心衣橱”执行总监乔颖很有感触:“甘肃山区学校几年来变化不大,学校基本以平房为主,一些老旧的学校教室在逐步翻建,但是很多学校教室已经成为危房,因资金不足还要排队等待。翻新后的新教室中大多数都是旧木桌椅,没有我们常见的学生专用课桌椅,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这种老式桌椅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非常不好。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很多捐赠图书都是堆在老师办公室或者教室里,学校的电教室设备基本都是十几年前捐赠的,电脑很多已经坏掉不能使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山区的留守儿童现象十分严重,在走访的大部分学生家庭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在外地或者镇上、县里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孩子们很小离开父母,造成他们在亲情上的缺失和生活方面的照顾不周。有些孩子父母一方病故或者离婚、出走,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爱,有个女孩子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出走没有再回来,和爷爷奶奶、哥哥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平时都是哥哥照顾她,帮她洗衣服,但是哥哥不能帮她洗澡,身上脸上都是黑黑的,让人看着心里很难受。在很多贫困乡村,因为家庭贫困而娶智障或者残疾女人的现象比较普遍,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得不到母爱。
“每一次孩子们穿上新衣服都异常地开心,但其中一些孩子在拍完合影后又会小心地脱下新衣服再叠好装进袋子抱在胸前,这时候我就会问为什么不穿新衣服,孩子们往往都会说要等过节过年时再穿。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新衣服的爱惜之情。一套简单的衣服,它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温暖,还有外界的关爱。”乔颖说。
每次送新衣时乔颖都会给孩子讲这样一番话:“这套衣服不是阿姨送给你们的,而是阿姨代表山外面很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来送给你们的一份礼物,因为阿姨知道你们学习很努力,这份礼物是奖励你们的,你们要继续好好学习。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的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他们一年只能回来一次,所以他们回来时你们要好好陪他们,听他们的话,不要怪他们从你们很小时就离开了你们,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这样辛苦的去外面打工。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你们放学回家后能帮助他们做什么就做一些。”
至此,本报联合“爱心衣橱”为天水地区发放的952套暖冬套装大部分发放完毕,剩余部分将于近日发放。
via: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