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衣橱四川凉山温暖行#结伴,结伴, 携手同战冬寒!
发布时间:2014-12-09

紧跟#爱心衣橱甘肃天水温暖行#的脚步,前日橱子踏上了#四川凉山温暖行#的征程!此次温暖行爱心衣橱的核心志愿者赵老师和工作人员温一中将去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美姑县,为那里送去心暖新衣约2000套。并走访乐山峨边、宜宾屏山的贫困小学和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当地情况。


第一站:乐山峨边 

  峨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小凉山区,与佛教圣地峨眉山毗邻,是通往大凉山的门户。峨边彝族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高差悬殊,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异,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戴雪帽,山脚百花鲜”的小凉山区气象景观。我们将在这里进行学校走访。

  12月7日早晨,橱子乘机飞往四川成都,抵达成都后驱车前往此行第一站俄边。成都去俄边的路非常差,一路都在修路,加之之前下了几天雨,各种碎石、泥泞。


  峨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小凉山区,与佛教圣地峨眉山毗邻。全县幅员面积2395.5 平方千米,是通往大凉山的门户。这里的彝族和汉族人口较多。

  昨日,橱子们走访了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的三所小学。五渡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42公里。面积141.9平方公里,人口1万。


五渡镇

走访新街村小学


  橱子们到达那里时才发现小学生都已经被劝到了中心校学习,因为那里的条件比较好一些,可以住宿,留下来的是周边村里上来的孩子,在这里上幼儿园。


  孩子们从山脚下的小路一直走上山,在校门口喊着“陈老师早上好!”。从看到陈老师出现在小路拐角一直喊到陈老师走到校门口。陈老师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已经在这里两年,这里是2-3年的轮岗制。


  学校一共有21个孩子,3个彝族孩子,其余都是汉族,九点半上学,两点半放学,中间有一顿营养餐,牛奶饼干。这里实行一村一幼,政府的支持力度挺大。当地的收入基本都靠自给自足和外出务工,所以很多留守儿童。





走访葛村小学


  同样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的葛村小学,这里的基本地理情况和上一所类似,留守儿童也比较多。不同的是这里多一位支教老师。校长兼全能老师陈永祥是彝族人,在这里教学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说您在这里几十年如一日的真是不容易,陈老师笑着说:“我就喜欢这样,看着娃娃们学到知识然后可以走出去,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这里只有13名二年级的学生,大于二年级的都进了中心校,因为生源极少,所以隔年招生。学校有三间教室,一个较旧的篮球场。大部分学生上学走路要半小时以上。






走访五渡小学


  五渡小学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府42公里。中心校共有学生407人,其中住校生230人,彝族住校生超过半数。大多数学生家境贫寒,居住分散,离学校远。因家庭主要靠父母务农、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外,别无其他经济来源。大部分学生的床单单薄、破烂、不规整、有小部分学生连床单都没有。




橱子送衣凉山,

餐风饮雪何难。

一丝一缕珍重,

只为学童企盼。

结伴,结伴,

携手同战冬寒!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