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衣橱青海行三【玉树地震四周年】
发布时间:2014-04-14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2698条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

  四年过去,地震的伤痛仍在,但更多的是重生和希望。爱心衣橱青海行,在玉树地震四周年之际,我们深入到玉树地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亲身走访他们正在重建的家园,将爱心人士的托付落到实处。





  4月12日走访学校,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中心寄宿学校。学校距囊谦县城192公里,开车走了3个小时,这里已经与西藏接壤。

  学校校舍是这3年陆续新建的,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藏区比较规范的学校。校长尼玛扎西2010年来到这所学校,为学校争取了扩充的土地,这两年陆续新建了教学楼、宿舍、食堂,给孩子们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也是藏区学校的一个特点。这所学校从原来只有50个孩子发展到现在有243名学生(全部藏族),很多孩子都是尼玛校长和老师们挨家挨户走访劝说来的。

  学校现有19名教师,16名正式编制老师,3名代课老师,老师缺口比较大。目前学校饮用水为河水,没有正常供应电,全靠太阳能光伏电,很不稳定,取暖用炉子,虽然新建的校舍里都已经安装了暖气,但因为煤炭价格过高,在西宁600元一吨的煤运输到这里要1500元,学校无法承担这 样高的费用。

  尼玛校长还把每个月最后5天放假期间的伙食补助省出来,每年给全校学生们做冬、夏两套校服。这两套衣服就是孩子们一年四季在校期间的主要服装。学生的文具用品也全是学校无偿供给,不需要孩子们花钱,这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藏区也是很重要的。这些问题在我们之后走访了两个学生家庭后得到了很明 显的印证。






  4 月12日走访学生家庭之一,吉曲乡中心寄宿学校二年级学生西然曲忠,女孩,9岁,父亲叫才仁曲朋,母亲残疾,有一个弟弟上一年级。

  家庭收入以种植青稞为主, 也会挖虫草,但收入不稳定,年收入1500元,家里的房子已经20多年,非常破旧。藏区的女孩子比较早就会嫁人,所以女孩子很多还是只能上完小学,有些甚至连小学也不能上,就只是帮家里干活,15、16岁就嫁人了。






  4月12日走访学生家庭之二,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中心寄宿学校5年级才仁巴吉,女孩,11岁,父母均无,跟奶奶忠尕和叔叔一起生活,家庭收入主要以叔叔和 小才仁每年5、6月和村里人一起去采虫草为主。

  小才仁很羞涩,一直不敢讲话,总爱在奶奶身边呆着。每当看到这样的女孩子我心里就很难受,我给了奶奶300 元钱,让她给小才仁买吃的和用的。但这点钱又能帮助他们什么呢?这些藏族女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4月13日回访学校之一,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瓦卡村小。这所学校建在一个山坡上,有3个年纪43名学生,5名老师,2名正式编制,3名代课老师,其中一名 女老师,教室3间,老师宿舍1间,食堂1间,有2名村民负责做饭。

  饮水在春天后用管子直接引井水,冬季结冰后就要去旁边的河水打水。用电是靠发电机,不稳定,时有时无。

  孩子们早饭是稀饭、鸡蛋,午饭是米饭、土豆、白菜、小瓜。学校校长更松闹布说学校现在最主要的困难是教室的太破旧,每年入夏前老师们要重新在房顶铺塑料布,不然一下雨漏的太厉害根本没法上课。因为条件太艰苦,这里的老师流动性很 。

  这所学校是不属于撤并范围的村小,而且因为夏季牧场会迁往这边,未来这里学生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希望能有基金会、公益机构或爱心企业愿意出资重建校舍。













分享按钮